918博天堂

918博天堂文化

shipping culture

918博天堂文苑

首页 918博天堂文化 918博天堂文苑

又见远方那片蓝

发布时间:2023-12-22阅读次数:

 清晨,海上的雾还没有散尽,空气中弥漫着腥咸的海味儿。深蓝色的海水,拍打着轮渡码头的外立面,将水泥挡土墙上的海蛎子和藤壶打得透湿。

 一位身背牛仔包的年轻人,跳上码头外侧等候的摆渡船。随即,船尾喷出水花,在海面上拖出一线水痕。五百米开外的对岸,正是温州洞头本岛最近的离岛三盘岛。那是他要去的新工地。

 1998年初,继深门大桥之后,温州“五岛相连”工程其他大桥陆续开建。其中,总长1500米、宽9.5米,连接洞头三盘岛与花岗岛的温州洞头大桥为三跨连续钢构,加上272米的主桥,在当时国内跨海大桥之中,它的规模是最大的。

 当年轻人抵达工地时,海上施工已经开始。只见工地的各个作业点上,桩基和承台点位已经露出水面,而洞头峡里,则密集排布、有序穿梭着各种水上施工设备。

 海风将年轻人的头发吹乱,他随后来到海边的临时码头,乘上工地的交通船,赶往自己的工作岗位——一条拖轮的驾驶室。

 那时,项目部坐落在大桥桥头的一片山崖上,坐在办公室里,就可以听到涛声,抬起眼来,就是一片蓝海,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“面朝大海”了。由于山上空地有限,没有条件修建更多的房舍,施工人员都租住在岛上渔民家里。

 拥有一片海,却可能会为一口水发愁。刚刚抵达工地,年轻人有了新发现,只见同事们寄住的宿舍房檐下,放着一排排的瓶瓶罐罐,有带疤的搪瓷盆,断了把手的粗陶砂锅,破了一角的水缸,还有用剩下的水杯等。

“它们是干啥用的?”他问。然而,同事们却神秘地一笑,缄默不语。

 苦夏未到,海上少雨。由于水陆交通阻隔,当时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,岛上又闹起了“水荒”。项目部叫上水船,为村民们运来了淡水,又扩充了蓄水池,以缓解乡亲们的缺水之急。即便水船不停往返,淡水仍供不应求。

 项目驻地附近有一片山崖。崖下,开了一口水井。在那一汪浅浅的水池边,时常会排起一支特别的长队:不见人,只见到水桶、盆子、锑锅等接成的长龙。

 然而,现场施工紧锣密鼓进行着。海峡中,不时传来桩锤清澈宏亮的回响声。海中的排架不断升起了。导管将混凝土灌下去,承台与立柱陆续竖起来。烈日当空,施工人员站在办公室外的操场上,大家的脸庞,都有了更加明显的紫外线炙烤的痕迹。

 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有了变化。霎时,年轻人所在的拖轮更加忙碌了,加紧挪船就位、抛锚定位,海图看了又看,缆绳紧了又紧。而作业平台上,作业工人将立柱、承台上的支护设施加固又加固、检查复检查。对讲机里,平时温文尔雅、不大爱发脾气的项目负责人老孙此刻语气变得急切而严厉。

 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暴雷震醒了群山,岛屿上空,闪电撕开云层,方才还平静的海面像是深吸了一口气,剧烈地鼓荡起来,卷起了层层白浪。雨点,终于打了下来,紧接着在海面散布成帐、集结成帘,岛上屋顶溅起了水花,顺着屋檐落下。

 那些屋檐下的罐子派上了用场。事不宜迟,大家赶紧搬起罐子接雨水,小心地撇去树叶和杂物,沉淀、滤清、消毒、煮沸……工地试验室早就做好了功课,施工人员们驾轻就熟清洁着老天爷送来的水源,雨水重获新生。

 雨势渐收,一束光线透过云层,打在海岛的石头房上。石墙边的藤蔓青翠欲滴,挂着晶莹的水珠。施工人员三三两两蹲在墙脚下,碗里捧着独特的“美食”——过滤雨水就泡面。

 外海大桥施工充满挑战。历时三年半,2002年4月,洞头大桥建成。通车这天,岛上居民和施工人员一起放起了鞭炮,纷纷奔向桥面庆祝。

如今,大桥像一条雄健的长龙横跨洞头峡,将内陆连接起来,使人们走近了外海,迈向更广阔的“深蓝”。

 又一个冬天的清晨,当时那位登岛的年轻人再次造访故地。而桥头一片早已被开发成了住宅区。他努力拨开小区围墙外的杂草,在一片挡土墙上,似乎看到了当年建设者们留下的标记,当年写的句子在脑海浮现:

那一天,他看到一座岛,

小小的,栖落一群灰褐的鸟。

那一天他看到一座岛时,

有一丝的彷徨:

它们不知来自哪里,

也不清楚,要去向何方……

 青春或曾迷惘,但在蓝色的海边,在那座大桥上,在以后的工地生活中,其实,他早已找到了年轻时想要的答案。(易凡)

企业信箱Enterprise mailbox